古奇文学>仙侠>乾隆朝的造反日常 > 第二百四十九章 我大清的心腹大患啊
    今年八月的京师相当寂寥,虽然大街小巷也张灯结彩的看似挺红火,但那气氛是远不如去年。

    也难怪,皇帝不再京城么,他们还热闹给谁看啊?

    乾隆五月里就秋狝木兰了,现在正在木兰围场高高兴兴的射兔子呢。

    只是和珅没有一同跟着去,虽然他丢了九门提督的位置后,立马就被乾隆抬了一手,命他在御前大臣上学习行走。

    这什么意思呢?

    就是说见习的御前大臣。

    而依照和珅的恩宠,那显然会很快就转正的。

    虽然这御前大臣更多是一种虚荣,跟欧洲宫廷的贵族很相似。实权上远不如六部尚书、九门提督之类的。但御前大臣常日侍直于皇帝左右,奉皇帝出宫巡幸,并兼管奏事处事务。

    从长远角度来看,这对和珅日后霸揽朝廷大权打下了伏笔。

    赵亮很清楚这一点的。

    因为满清的政治制度经历了雍正的一番改造之后,就决定了不可能有真正的权臣出现的。哪怕是军机处的领班大臣也不行,因为军机处的大臣们并不能阻碍皇帝跟前的‘言路’。

    一秒记住

    无论是密折还是其他的一些行政措施,这决定了清朝皇帝能‘言路大开’。

    所有奏折都是直接送到皇帝面前,然后再由奏事处转发军机处的,而不是先送到军机处再由军机处转给皇帝批阅,这跟明朝的内阁和内相制度是大有不同的。

    皇帝可以毫无阻碍的知晓全国的任何事情,你还怎么当权臣?你还凭什么做权臣?

    可是和珅不一样啊。掌权后的他身兼军机大臣和御前大臣两个职务,打破了制衡的框架,要求“凡有奏折令具副本关会军机处”。如此以来,在制度设计上,就令军机处的地位大大提高,不仅参与决策,还实际掌控了信息渠道,皇帝被操纵的风险大大增加。

    不过现在才乾隆四十四年,距离和珅真正独揽朝堂大权的日子还远着呢。

    这次和珅并没有随驾乾隆左右,他留在京城一门心思的为来年乾隆五下江南做准备呢。